印尼清真认证屠宰场核心知识解析:穆斯林员工要求与认证难点
根据印尼2014年第33号《清真产品保证法》及2021年第39号实施条例,自2024年10月17日起,所有屠宰产品及屠宰服务必须强制获得清真认证,违者将面临商品下架、最高2亿印尼盾(约9万元人民币)罚款。随着印尼清真认证(Halal Certification)成为食品出口东南亚市场的“通行证”,屠宰场作为清真产业链的关键环节,其认证要求备受关注。
一、印尼清真认证屠宰场的核心要求
根据印尼宗教事务部(BPJPH)及伊斯兰教士理事会(MUI)规定,清真认证屠宰场需满足以下条件:
1、屠宰操作必须由穆斯林执行
(1)印尼MUI(伊斯兰学者理事会)的《清真屠宰指南》明确规定:"屠宰过程必须由成年、心智健全的穆斯林实施,非穆斯林操作将导致整批产品被判定为不洁(Najis)"。至少配备3名经BPJPH培训的清真内部审核员,通过BPJPH认证的清真培训考核,且日常行为符合穆斯林规范(如祷告、饮食禁忌等),熟练掌握伊斯兰屠宰规范(如诵经、下刀角度等)。
(2)非穆斯林员工可参与屠宰外的其他环节(如管理、包装、物流),但需接受清真意识培训,额外提交其"避免接触屠宰环节"的岗位隔离证明,避免污染清真产品。
(3)培训记录:每年需提供至少8小时宗教操作培训的签到表及现场照片。
2、设施与流程符合清真标准
(1)物理分隔:必须设立专用屠宰线,与非清真区域(如猪肉加工区)完全隔离,禁止共用通道;
(2)清洗:若设备曾处理过猪肉,需完成7次深度清洗(含1次去污剂清洗),并由审核员见证;
(3)工具管理:刀具、挂钩等接触器具需专柜存放,标注阿拉伯文“清真”标识。
(4)屠宰前需以真主之名诵读“太斯米”(Tasmiyah:"Bismillah Allahu Akbar"),动物需健康无疾病,一刀切断气管、食管和血管及颈动脉,禁止二次补刀,放血彻底;
(5)不允许使用电击致昏,仅允许有限电击(以不致死为界).
3、供应链可追溯
从活畜采购到成品出厂的全链条需实施HAS 23000清真管理体系,编制SJPH手册(含清真政策、内部审核记录、物料清单、追溯程序等),确保无交叉污染。
4、认证流程步骤
(1)提交申请:通过集成清真系统SIHALAL向BPJPH提交材料,
包括:
屠宰工艺流程图、设施平面图、不含猪源声明
屠宰工名单、屠宰方法说明(禁用电击致死)
(2)现场审核:审核员重点核查
动物宰前状态(是否活体、健康)
放血充分性(血液残留≤3%)
工具清洁度(ATP生物荧光检测)、与非清真产品交叉污染风险
(3)注册与发证:
审核通过后由BPJPH颁发清真证书
二、认证核心难点解析
1、文件体系复杂性
需建立完整的清真保证体系(SJPH),包含5大类标准文件(如清真物料清单、追溯程序、内审记录),活畜来源、饲料、运输车辆均需清真认证,跨区域协作易出现断链。
难点:中小屠宰场缺乏专业团队,易因文件不全被驳回(如缺少屠宰动物健康证明或清真清洁记录)。
2、穆斯林屠宰人员资质审核严格
印尼认证机构不仅核查员工宗教身份,更关注其宗教实践(如祷告记录、清真饮食习惯),且非穆斯林员工宗教培训难度大。
3、现场操作合规性
(1)屠宰过程需全程符合伊斯兰教法;
(2)禁用麻醉致昏(允许有限电击但不可致死);
(3)放血必须彻底(血液残留视为不洁)。
难点:老旧屠宰场需投入大量资金改造生产线、清洗设备,甚至重建独立仓储区域。
4、文化敏感点
包装或命名触碰宗教禁忌:
命名:禁用“圣训”“哈拉尔”等宗教词汇,禁提“发酵”等工艺词;
图案:禁止出现动物形象(如牛、羊需抽象化处理),禁用红色三角(象征基督教);
宗教事务部数据显示:截至2025年3月,仅23%的外国屠宰场完成BPJPH注册。
在印尼海关,每天有超50吨肉类因注册号缺失被拒入境。
对屠宰企业而言,认证已非成本问题,而是市场生存战。
那些在2024年前完成认证的企业,如今已占据印尼冷冻肉品渠道70%的货架空间。
印尼清真认证是打开2.4亿穆斯林市场的关键钥匙,但需以宗教合规性为根基,结合本地化策略才能规避风险。建议企业提前布局BPJPH注册资源,避免因认证延误造成贸易损失。
湖南赛罗克,印尼官方清真 Halal 认证直属授权,国际清真机构中国独家代理,
千类产品综合认证解决方案专家,助力企业进入全球20亿人口清真市场;
涵盖:印尼官方 BPJPH 清真认证、印尼 MUl清真认证、马来西亚
官方 JAKIM 清真认证、美国 IFANCA 清真认证。
服务企业部分名录: